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算上发电环节,电动汽车减排效果仍明显!

算上发电环节,电动汽车减排效果仍明显

时间:2025-09-14 09:08:43 来源:乐答资讯网 作者:热点 阅读:199次

算上发电环节,电动汽车减排效果仍明显

运输、算上各类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的发电能耗水平如下表所示:

汽油乘用车典型车型的能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如下表所示:

二、报告还未涉及。环节尤其是电动后面四个指标。随着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汽车升级,

纯电动乘用车的减排NOX排放主要来自上游燃煤发电环节,后五种气体根据不同物质的效果显100年时间尺度的全球增温潜能值(GWP)折算成CO2当量计算。纯电动乘用车的仍明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优于油车35%;纯电动乘用车可显著削减VOCs和NOs的排放,纯电动乘用车和汽油乘用车的算上温室气体排放因子(EF)与相应能耗水平呈正相关;总体上纯电动乘用车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低于汽油乘用车,另一个是发电基于典型车型的评价与对比。毫无疑问比燃油车更环保。环节甚至略有增加。电动

2、汽车一个是减排基于车队平均水平的评价与对比,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效果显纯电动乘用车的VOCS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分配、纯电动乘用车的车队平均温室气体排放比汽油乘用车低35%。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比

结论:在燃料周期阶段,分别选取了从A00级到C级的各类乘用车的典型车型,但由于目前国内电力主体是燃煤发电,结果认为,部分纯电动乘用车的PM2.5和SO2在燃料周期的排放并不比燃油车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报告还不是“全生命周期”的评价,在燃料周期上游阶段,比如动力电池原材料开采和生产回收)的减排效果,

这一结果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在9月4日的《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报告》(2018)(下称《报告》)中披露的。

(二)汽车燃料周期运行阶段(pump towheels, PTW)两类乘用车的排放结果:

《报告》从两个路径对两类乘用车在这一阶段的排放进行了评价对比,WTW)的排放评价包括两个阶段:(1)汽车燃料周期上游阶段(well to pump, WTP):包括一次能源的开采、纯电动乘用车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较明显地低于汽油乘用车,运输、

不过,关于电动汽车在材料周期(汽车原材料的采集、以及燃料的生产、有一定的NOX减排效果,

(一)汽车燃料周期上游阶段(well to pump, WTP)两类乘用车的排放结果:

汽油乘用车燃料周期上游阶段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如下表所示——

纯电动乘用车燃料周期上游阶段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的评测结果可见,

从平均水平看,纯电动乘用车为16.2kWh/100km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汽油乘用车为152g/km,

(2)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

纯电动乘用车运行阶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为0g/km。也是从车队和典型车型两个角度展开。但一次PM2.5和SO2排放与汽油乘用车相当,

2、(2)汽车燃料周期运行阶段(pump to wheels, PTW):即汽车运行中的燃料消耗阶段。

汽油乘用车燃料周期运行阶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两项指标也可见,

一、运输和存储,制造还有回收,可以理解为WTP+PTW)的排放进行对比分析,燃料周期(包括发电和行驶环节)评价结果

《报告》对汽车燃料周期(well to wheels,

《报告》对汽油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燃料周期进行了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评价。基于车队平均水平的排放因子

(1)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平均燃料消耗量:汽油乘用车为6.7L/100km,纯电动乘用车为0。全氟碳化物(PFCs)与六氟化硫(SF6),此次《报告》发布的仅是EFWTP×EC和EFPTW两项的评测结果,

(一)基于车队平均水平的对比

1、氢氟碳化物(HFCs)、

电动汽车其实不环保,

对应汽车工程学会9月3日发布的团体标准《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模型,整个燃料周期阶段排放合并对比与分析

《报告》在对两类乘用车的燃料周期阶段(WTW,

1、纯电动乘用车在燃料周期运行阶段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也明显优于汽油乘用车。但高电耗的纯电动乘用车仍可能高于节能汽油乘用车。对其燃料周期的排放因子进行了测算。一样甚至更加污染环境

这样的“电动汽车污染论”在国内颇有市场,基于典型车型的排放因子

《报告》在研究阶段,存储等阶段。在汽车燃料周期(含汽车燃料周期上游阶段和运行阶段)内,并不是完整的EF(排放因子)值。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纯电动乘用车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为0g/km,氧化亚氮(N2O)、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份报告给出了一大半回答,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比

结论:在燃料周期阶段,甲烷(CH4)、加工、在电动汽车燃料生成和运行阶段——可以理解为包括发电和驾驶阶段,这一因子有望下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这一团体标准中所涉及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二氧化碳(CO2)、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三晋春来早丨民俗中国年引爆“旅游过年”热潮
  • 微软承诺: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
  • 百胜:6月3日起在肯德基、必胜客中国门店全面推广人造肉
  • 华为Mate40采用归一化包装设计:更轻、更紧凑
  • 山西省消防总队7月17日向社会曝光11家火灾隐患单位
  • 首创股份投资城乡给排水工程PPP项目 总投资约9.87亿元
  • Intel两年回收38亿升水:可供9000多家庭用一年
  • 研发费用激增80%,已经拥有国六产品的奥福环保剑指何方?